二、暗示疗法
暗示是以某种观念语言影响自己或他人,使之不知不觉地不加批判地加以接受。暗示疗法(Suggestive therapy)是通过医生和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引导患者顺从、被动地接受医生的意见,从而达到缓解心理殿堂症状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暗示疗法,可分为他人暗示疗法和自我暗示疗法两大类。
他人暗示就是由医生进行的暗示。医生利用自己的威望,把某种观念暗示给患者,从而配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调节人的行为和机体上的生理机能,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他人暗示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例如,一位患者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诉说自己如何不舒服,医生经全面检查发现病人各方面都很健康没有什么病。可是这位患者不信,而且确实越来越显得消瘦憔悴,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这位患者,对他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测,然后告诉他,你患的是××综合症,这种病,我有特效药,我给你开三天的药,每天服一包,连服三包,病就会好。三天以后,这位患者果然病症消失,康复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暗示,医生给他的药只是一些糖粉而已。自我暗示是由患者通过自己的认知、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来调节和改变自身状态的心理治疗法。自我暗示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而原因仅仅是大脑听觉中枢的机能受到干扰,使神经细胞丧失正常工作功能。例如曾经有一则报道:有个人误入冷藏车间,被无意锁在里面,开始他并不介意也没有感到冷,后来当他抬头看到“冷冻”二字时,顿时心理紧张起来,一种被冻僵的恐惧立即笼罩在他的心头,他越想越怕,最后蜷缩成一团,在“冷冻”中死去了。事实上,车间的冷冻设备并未打开,寒气远不能置他死地,他的死亡完全是由于自我暗示的作用因恐惧而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坏死而导致死亡的。
美国一位医学教授最近提出一种理论,他认为癌症的发展主要不是客观上存在的癌细胞,而是主观情绪,自我接受导致了癌变。不管这一理论是否成立或被广泛接受,心理自我暗示的作用不能低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培养积极、乐观、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我暗示。
暗示和信任、顺从共同构成一个人有机的调节系统,一般具有惰性和神经系统弱型的人易接受暗示,如儿童、妇女。暗示疗法适用于神经症、癔症性截瘫、癔症性失语、强迫症、口吃、运动障碍等心理病状。如果在暗示疗法实施过程中,再配以辅助手段(如给患者服一些“安慰剂”,注射蒸馏水、葡萄糖,电针理疗等)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暗示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下面的例子:
当你在家等待朋友的到来,可是半天等不来,这时你可能会突然“听见”敲门声,等你去开门时却大失所望,并没有人,这就是因期待而引起的暗示性幻觉。
有一位年轻妇女,自幼娇生惯养,两年前父母因癌症相继去世,患者悲痛欲绝,难以自拔,不久她发现自觉心跳而求医,医生劝她把心放宽些,否则会“急出精神病来”。患者到单位上班要路过精神病院,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精神病院,一看到就想起医生的话。后来,果然发生了歇斯底里症。
有一男大学生,某天睡觉起来,发现自己脸色不好,眼皮略有浮肿,心想可能得肾炎了,到中午又照镜子,发现眼皮好像更肿了,于是下午感到腰病,脸肿,小便也不好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
有一位妇女自我暗示性很高,她与丈夫都曾经参观过一位著名催眠师的表演,对他十佩服。有一次,催眠师走进餐馆,看到有一张空位,就朝那里走,刚巧这位妇女和她丈夫坐在旁边的座位,当这位妇女看到催眠师朝她走来时,心想:“看来,催眠师要坐在我这,给我催眠了。”还没等催眠师坐下,这位妇女的面部已发生了变化,眼皮耷拉,好像睁不开眼,全身肌肉松驰,头慢慢低垂,进入催眠状态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暗示具有惊人的力量,它对于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暗示疗法,可分为他人暗示疗法和自我暗示疗法两大类。
他人暗示就是由医生进行的暗示。医生利用自己的威望,把某种观念暗示给患者,从而配和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调节人的行为和机体上的生理机能,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他人暗示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例如,一位患者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诉说自己如何不舒服,医生经全面检查发现病人各方面都很健康没有什么病。可是这位患者不信,而且确实越来越显得消瘦憔悴,不知如何是好。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这位患者,对他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测,然后告诉他,你患的是××综合症,这种病,我有特效药,我给你开三天的药,每天服一包,连服三包,病就会好。三天以后,这位患者果然病症消失,康复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暗示,医生给他的药只是一些糖粉而已。自我暗示是由患者通过自己的认知、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来调节和改变自身状态的心理治疗法。自我暗示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而原因仅仅是大脑听觉中枢的机能受到干扰,使神经细胞丧失正常工作功能。例如曾经有一则报道:有个人误入冷藏车间,被无意锁在里面,开始他并不介意也没有感到冷,后来当他抬头看到“冷冻”二字时,顿时心理紧张起来,一种被冻僵的恐惧立即笼罩在他的心头,他越想越怕,最后蜷缩成一团,在“冷冻”中死去了。事实上,车间的冷冻设备并未打开,寒气远不能置他死地,他的死亡完全是由于自我暗示的作用因恐惧而导致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血管发生障碍,心功能坏死而导致死亡的。
美国一位医学教授最近提出一种理论,他认为癌症的发展主要不是客观上存在的癌细胞,而是主观情绪,自我接受导致了癌变。不管这一理论是否成立或被广泛接受,心理自我暗示的作用不能低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培养积极、乐观、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我暗示。
暗示和信任、顺从共同构成一个人有机的调节系统,一般具有惰性和神经系统弱型的人易接受暗示,如儿童、妇女。暗示疗法适用于神经症、癔症性截瘫、癔症性失语、强迫症、口吃、运动障碍等心理病状。如果在暗示疗法实施过程中,再配以辅助手段(如给患者服一些“安慰剂”,注射蒸馏水、葡萄糖,电针理疗等)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暗示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下面的例子:
当你在家等待朋友的到来,可是半天等不来,这时你可能会突然“听见”敲门声,等你去开门时却大失所望,并没有人,这就是因期待而引起的暗示性幻觉。
有一位年轻妇女,自幼娇生惯养,两年前父母因癌症相继去世,患者悲痛欲绝,难以自拔,不久她发现自觉心跳而求医,医生劝她把心放宽些,否则会“急出精神病来”。患者到单位上班要路过精神病院,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精神病院,一看到就想起医生的话。后来,果然发生了歇斯底里症。
有一男大学生,某天睡觉起来,发现自己脸色不好,眼皮略有浮肿,心想可能得肾炎了,到中午又照镜子,发现眼皮好像更肿了,于是下午感到腰病,脸肿,小便也不好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
有一位妇女自我暗示性很高,她与丈夫都曾经参观过一位著名催眠师的表演,对他十佩服。有一次,催眠师走进餐馆,看到有一张空位,就朝那里走,刚巧这位妇女和她丈夫坐在旁边的座位,当这位妇女看到催眠师朝她走来时,心想:“看来,催眠师要坐在我这,给我催眠了。”还没等催眠师坐下,这位妇女的面部已发生了变化,眼皮耷拉,好像睁不开眼,全身肌肉松驰,头慢慢低垂,进入催眠状态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暗示具有惊人的力量,它对于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训练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