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委老师前言:收到这封信我非常高兴,如果一个爸爸全身心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孩子的变化会更大,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模式是“严父慈母”,父亲只要制定基本做人规则,高要求,母亲只要给孩子无私的爱,孩子基本上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而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好像走上了“慈父严母”的状态,因为男女的差别,导致很多孩子出现了问题。呼吁更多男人走回家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加优秀。
为人父母的感悟
周六在太太和儿子的感召下我终于也走进了郑委老师的课堂,聆听了郑老师智慧家长的培训讲座。可能是之前很多问题并没有往深里想,在听了郑老师对于智慧家长的诠释以后,对比之下才觉得为人父母的我们更多的是在给为人子女的儿子提要求,做规矩,却很少想过自己该怎么做,嘴巴都长在了儿子的身上,却忽略了己不正何以正人这样浅显的道理,为人父母的我们做错了太多,真的该好好检讨一下了。
儿子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欢乐,至今我仍能及其儿子刚出世的情景,我抱着襁褓中的儿子足足端详了一夜,捕捉他每一瞬间的表情和动作,无疑我们对儿子是深爱的,但是我们的爱却有些随心所欲甚至是霸道,我们总觉得是在赋予爱,却没有想过这种赋予方式是否正确,以及儿子能否很好的接受。从一开始我和太太在对儿子的问题上就有了很大的分歧,原因源自于我们曾经相似的一段经历,小的时候因为各自的父母工作忙,我上学前是在老家跟着外婆长大的,而她在上中学前一直是由她奶奶抚养和照料的,我们都曾有过远离父母的经历,可是这样一段相似的经历在我们身上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我以为儿子应该放养,象我小时一样,虽然没有太多的关注但同时也少了很多管束,让自己更多的去摸索和尝试,有助于他作为男人的性格养成;而我太太则不然,她觉得自己小时候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失去了很多快乐,所以她要在儿子身上倍加给予,绝不能让儿子再有关爱的缺失,为此我们各执己见争执了很久,后来我实在没能说服她,加上自己工作忙事情也多,见她如此大包大揽我也就很不负责任的乐得轻松了,家里的事包括儿子都交给了她,我则更多的去忙于工作。和儿子的接触一下少了许多,经常是晚上回家时儿子睡了,早上出门时儿子已去了幼儿园或学校,难得的周末会陪着儿子看看电影打打游戏疯一下,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也没想过作好爸爸,我的责任尽到了没有,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于儿子身上的问题,于是开始着急,相互指责之余对儿子也横加批评,恨不得一天之内让儿子变得十全十美,周而复始,儿子的问题没解决,我们却已精疲力尽。
其实孩子本身没有问题,人们说起孝道时曾有一句话叫“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倒觉得这话应该是“天下无不是的孩子”,至少最初是这样的。孩子刚出世时就是白纸一张,长大了会是一幅画,但最初的构图却是由父母去着色的,这一点可能很多为人父母的都没想明白,包括我和我太太。
幸而我们遇到了郑老师,在这一点上我太太比我先行一步,半年前就参加了郑老师的培训班,正如郑老师所说:只要醒悟永远不算晚,对于儿子的教育我们也得以亡羊补牢。我们的儿子其实很可爱,善良有爱心,只是因为他妈妈和我的过分关注和过分不关注,让他有了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比如怕吃苦,有点虚荣,善于与人沟通却不会与人相处,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过度呵护而一点点丧失自我。从我太太接收郑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以来,我们学会了检讨自己,开始针对儿子去思考,去找原因和想办法,尽可能去弥补我们的过失同时尽可能的去帮助儿子更好的改变和成长。
在郑老师这里我们懂得了该如何平等的对待儿子,不要只想着父母的权利而忘了为人父母更多的是责任,不光是我们在教育儿子其实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在给我们以启迪。这些认识都是在听了郑老师的讲座后我才感悟到的,郑老师所说的教育孩子的流程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我们能一直保持教孩子走路时的状态,那么我们和儿子还会有问题吗?我们的信心哪去了?从来没有父母会怀疑孩子学会走路的能力,为什么在孩子慢慢长大后我们却动摇了?我们当初的耐心哪去了?在孩子最需要我们耐心的时候。好在错误是宝贝,对于孩子是这样,对父母同样也是宝贝,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发现了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去改,一起去进步,改正了的错误更是宝贝,我们期待这种双赢。
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
李岷
2010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