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委
这本书是为家长准备的,尤其是为父亲准备的。这本书也是我提倡的“家长教育”的佐证。家长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关注的重心在孩子,家长教育关注的重心在家长,只有“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多年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接触的绝大部分是妈妈,中国的教育一直有个传统——“严父慈母”型,父亲把握教育的原则和方向,给出基本的规则和规矩,母亲并不多管孩子的教育,而是用“母爱”滋润着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都比较正常。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家庭教育改变了这一优良传统,主流的教育模式是“严母慈父”型,母亲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父亲因为各种原因参与教育孩子比较少,这也是中国目前教育制度下,出现很多问题孩子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我要编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父亲以前曾是儿子,今天的儿子以后会是父亲。从这个理念来说,做好儿子就是做好父亲,做好父亲就是因为以前曾是好儿子。
为了捋清这个思路,我阅读了大量学者的传记。无一例外,他们都有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我想,这就是我要找的家庭教育的线索——“德行”教育。“德行”——“行”指行为的规范,“德”指内心的自律。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看出他内心是不是自律,一个人内心自律,那么他的行为就会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行”是“德”的外化,“德”是“行”的内在。
“德”者,心律也。一个人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就具备了心律。“道德”在字典中的定义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因此“违反道德的事情不要做,符合道德的事情要多做”。那什么事是违反道德的事情?什么事是不违反道德的事情呢?请您记住六个字,把这六个字作为“家庭规范”约束自己并传授给孩子,那您的孩子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这六个字是“不伤害,不妨碍”。
教育孩子从哪里错的还要从哪里改,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能缩短这个过程,但不会减少环节。还有,纠正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要比培养新的难上好多倍。因此,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在教育上是注定要失败的,编这本书,我就想说明这个问题,试图用“父亲对我的教育”“我接受的启蒙教育”“我对儿子的教育”这种因果关系告诉家长们,怎么做一个好父亲。
也许您会问:郑委老师,你为什么不写,而是编呢?老实说,我本来是想写,这些文章都是为我的写作准备的,正要写作时,我才发现,我所写的永远也比不上这些资料更有说服力,所以才换了个思维,编辑一本为当下父亲们阅读的书。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我的写作能力肯定比不上书中的作者,这些作者都是在中国文学史留名的人,有胡适,鲁迅,冯友兰等。遗憾的是,为了表现“父亲与儿子”的这一完整的系统,好多女性写父亲的文章没有收录进来。
在编本书时,“五四”期间的作品,年岁与用字,照旧例。七十年代后的作品,按新例。所有作者排序以生卒年为准,死者为大。
希望更多的父亲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这是一本有关父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男人的书。既为人子,也为人父。男人们讲述亲情与家事,责任,挣扎,矛盾,反思,温暖与传承。
最后,请儿子们也读一读这本书,儿子终究会成为父亲的。
注:本文是为新要出版的一套关于“名人父母写父母”书所做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