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在孩子刚上小学时表现得非常焦虑和不安,而家长的焦虑和不安会让新入学一年级孩子焦虑和不安。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突然一天离开幼儿园,要改变三年养成的习惯进入小学,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本来对小学满怀希望和憧憬,却不知道真正等待他们的是很多他们并没有身体和心理准备的新问题,因此,一些孩子因为生物钟的改变身体上不适应,表现为体弱多病,力不从心;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被淹没在“你真棒”的夸奖当中,认为自己“真的很棒”,进入小学之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再“棒”了,心理上不适应,表现为“想赢怕输”和“畏难情绪”;大部分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没有人真正教过他们“怎么上课、怎么听讲、怎么写作业、怎么预习、怎么复习、怎么做笔记……”,而这些学习行为是他们最需要学习的,他们还是孩子啊!孩子会出现学习上不适应,很多孩子因为不会学习而不爱学习,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在孩子面临这么多新问题的时候,对待他们的是家长“不断的要求”、“批评指责”、“虚伪表扬”、“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这些教育方式的“虐待”,因为孩子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帮助,而不是一味的说教!
很多孩子学习的问题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埋下的隐患,幼小衔接做不好,孩子可能一辈子失去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十几年没有快乐可言;家长可能就此失去了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孩子不再崇拜你,不再和你说话,其表现形式是“顶嘴”;还有就是你不断给他讲道理时,他会给你讲更多的道理,你发现他讲的道理比你说的还有道理……
“幼小衔接——关键在家长。”家长们请记住:“孩子是孩子——出问题很正常,家长要思考我们怎么去帮助孩子”;“孩子也是人——一个7岁的孩子要面临这么大的转变,会有压力、焦虑、无助,请家长帮助他们处理情绪,核心是不能让孩子失去快乐!”
看下面这篇文章,请家长体会:一二年级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和老师造成的,其主要责任在家长。
改变家庭,先改变自己
小涵妈妈
通过这几次听讲座以及参加家长沙龙活动,特别是今天这次有针对性的讲座,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同时还有一种被挖掘到心灵深处的触痛感,我真的认识到了,孩子的好坏根源在父母,尤其是妈妈,要想改变家庭、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真正好点评:做个好家长的第一步就是反省自己。)
今天听完讲座回家的路上,我想了一路。到家后,儿子问我为什么回来晚了,我对他说:“我被老师留下了,不是因为你不好,是因为妈妈做得不好,所以从今以后,你帮我一起改正缺点好吗?”儿子听后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我能感到他很吃惊,也很高兴,因为他那时的话特多,总想和我说话,还抱了抱我。
(真正好点评: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不会说话;家长会说话,孩子就会听话。)
等孩子睡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心平气和地谈了一次。这样的情况在过去的八年中从来没有过。那时,只要一讨论关于孩子的问题,我们有的都是互相指责对方,说不了几句话就谈崩了,根本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真正好点评:夫妻教育孩子意见不一致对孩子伤害很大。)
而这一次,我们不但能够平心静气的谈各自的看法,同时也指出了各自身上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我的最大缺点就是爱嚷嚷,我则指出他的最大缺点就是太懒,在家不但什么都不做,而且认为我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那时如果我指出他不对的地方时,他会爱搭不理,很让人恼火。而且过去我们都有个通病,就是出现问题都不认为是自己错了,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问题,尤其是我,很少承认是自己错了,所以,那时候我们在讨论孩子的问题时一开始就指向对方,针锋相对,根本讨论不出任何结果,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今天,我们都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我和孩子的爸爸都非常赞同“真正好”郑委老师所讲的观点。
现在想想孩子身上反映出的问题,确实和我的关系太大了:我是一个在单位工作很认真的人,领导和同事对我评价不错。也许虚荣心作祟,所以我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厉,总希望他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只要孩子一有哪里做得不太好,我就一直不停地在说他、教他,比如这件事该这么做,那件事不能做,在他的耳朵里恐怕很少听到肯定的话。而我们又没有教过他怎么去做,却总是不停地在要求他,冲他嚷嚷,所以导致他非常的缺乏自信心,各项能力都很差。在孩子上学前,我也隐约意识到孩子有问题,心想也许孩子再大些就好了,所以让孩子晚上了一年学,但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而且他在上学前班时,对于他有不会做的题,我还会和他的老师一样使劲让孩子自己去想,而从不考虑他是否应该做这些对于大人也要想一想的奥数题,而且我当时还觉得应该让孩子去提前学,于是特意给他报了一期奥数班和几期英语班。
(真正好点评:这种所谓的“早期开发”会害了孩子。)
他上英语班时还算比较爱去,而奥数班简直就是去受罪,还好,在儿子上学前和一年级学期末时我分别把他这两个班停掉了(现在回想一下,我当时还算有点大脑,没继续让孩子去学,到目前为止也没给孩子报任何兴趣班)。而以上的作为却导致了他本来就缺乏的自信心,又变本加厉了,而且使他的心理有些扭曲。我想这是导致他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他现在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老师如果表扬别人,他就认为自己做得不好,一年级末时老师曾怀疑他是否有暴力倾向,所以我才带他去一个叫华理心理研究所的地方,去训练感觉统合失调症,但效果不明显。我现在真的好后悔当时那样对待儿子。
(真正好点评:如果孩子真的有暴力倾向,一则可能因为内心压力和情绪很不好,一则可能是因为家长经常暴力对待他。)
我现在要说一声:儿子,对不起!
(真正好点评:孩子就在等这句话。)
其实我的儿子也是一个很要求上进、很有正义感和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孩子,只是他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展示,因为他的各方面素质都太差了。更糟糕的是,我又是一个对孩子没有耐心,没有方法,脾气又非常不好的妈妈。儿子到了现在的地步,我的责任太大了,难怪儿子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妈妈。
前天我看到一篇题目叫做《家庭教育的缺失在那里》的文章中写道:“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真正好点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养人重在养心”,家长要想教育孩子,离不开读懂孩子的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就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母亲情绪的平和,这是你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我想我所欠缺的正是这种平和,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一定会首先改变自己!
很多孩子学习的问题是在小学一、二年级埋下的隐患,幼小衔接做不好,孩子可能一辈子失去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十几年没有快乐可言;家长可能就此失去了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孩子不再崇拜你,不再和你说话,其表现形式是“顶嘴”;还有就是你不断给他讲道理时,他会给你讲更多的道理,你发现他讲的道理比你说的还有道理……
“幼小衔接——关键在家长。”家长们请记住:“孩子是孩子——出问题很正常,家长要思考我们怎么去帮助孩子”;“孩子也是人——一个7岁的孩子要面临这么大的转变,会有压力、焦虑、无助,请家长帮助他们处理情绪,核心是不能让孩子失去快乐!”
看下面这篇文章,请家长体会:一二年级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和老师造成的,其主要责任在家长。
改变家庭,先改变自己
小涵妈妈
通过这几次听讲座以及参加家长沙龙活动,特别是今天这次有针对性的讲座,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同时还有一种被挖掘到心灵深处的触痛感,我真的认识到了,孩子的好坏根源在父母,尤其是妈妈,要想改变家庭、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真正好点评:做个好家长的第一步就是反省自己。)
今天听完讲座回家的路上,我想了一路。到家后,儿子问我为什么回来晚了,我对他说:“我被老师留下了,不是因为你不好,是因为妈妈做得不好,所以从今以后,你帮我一起改正缺点好吗?”儿子听后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我能感到他很吃惊,也很高兴,因为他那时的话特多,总想和我说话,还抱了抱我。
(真正好点评: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不会说话;家长会说话,孩子就会听话。)
等孩子睡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心平气和地谈了一次。这样的情况在过去的八年中从来没有过。那时,只要一讨论关于孩子的问题,我们有的都是互相指责对方,说不了几句话就谈崩了,根本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真正好点评:夫妻教育孩子意见不一致对孩子伤害很大。)
而这一次,我们不但能够平心静气的谈各自的看法,同时也指出了各自身上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我的最大缺点就是爱嚷嚷,我则指出他的最大缺点就是太懒,在家不但什么都不做,而且认为我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那时如果我指出他不对的地方时,他会爱搭不理,很让人恼火。而且过去我们都有个通病,就是出现问题都不认为是自己错了,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说问题,尤其是我,很少承认是自己错了,所以,那时候我们在讨论孩子的问题时一开始就指向对方,针锋相对,根本讨论不出任何结果,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今天,我们都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我和孩子的爸爸都非常赞同“真正好”郑委老师所讲的观点。
现在想想孩子身上反映出的问题,确实和我的关系太大了:我是一个在单位工作很认真的人,领导和同事对我评价不错。也许虚荣心作祟,所以我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厉,总希望他做什么事情都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只要孩子一有哪里做得不太好,我就一直不停地在说他、教他,比如这件事该这么做,那件事不能做,在他的耳朵里恐怕很少听到肯定的话。而我们又没有教过他怎么去做,却总是不停地在要求他,冲他嚷嚷,所以导致他非常的缺乏自信心,各项能力都很差。在孩子上学前,我也隐约意识到孩子有问题,心想也许孩子再大些就好了,所以让孩子晚上了一年学,但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而且他在上学前班时,对于他有不会做的题,我还会和他的老师一样使劲让孩子自己去想,而从不考虑他是否应该做这些对于大人也要想一想的奥数题,而且我当时还觉得应该让孩子去提前学,于是特意给他报了一期奥数班和几期英语班。
(真正好点评:这种所谓的“早期开发”会害了孩子。)
他上英语班时还算比较爱去,而奥数班简直就是去受罪,还好,在儿子上学前和一年级学期末时我分别把他这两个班停掉了(现在回想一下,我当时还算有点大脑,没继续让孩子去学,到目前为止也没给孩子报任何兴趣班)。而以上的作为却导致了他本来就缺乏的自信心,又变本加厉了,而且使他的心理有些扭曲。我想这是导致他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他现在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老师如果表扬别人,他就认为自己做得不好,一年级末时老师曾怀疑他是否有暴力倾向,所以我才带他去一个叫华理心理研究所的地方,去训练感觉统合失调症,但效果不明显。我现在真的好后悔当时那样对待儿子。
(真正好点评:如果孩子真的有暴力倾向,一则可能因为内心压力和情绪很不好,一则可能是因为家长经常暴力对待他。)
我现在要说一声:儿子,对不起!
(真正好点评:孩子就在等这句话。)
其实我的儿子也是一个很要求上进、很有正义感和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孩子,只是他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展示,因为他的各方面素质都太差了。更糟糕的是,我又是一个对孩子没有耐心,没有方法,脾气又非常不好的妈妈。儿子到了现在的地步,我的责任太大了,难怪儿子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妈妈。
前天我看到一篇题目叫做《家庭教育的缺失在那里》的文章中写道:“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真正好点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养人重在养心”,家长要想教育孩子,离不开读懂孩子的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就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母亲情绪的平和,这是你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我想我所欠缺的正是这种平和,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一定会首先改变自己!